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5章 青春文旅--书画二(第1页)

175。青春文旅--书画(二)

李子淳在听完他们两人哼完整歌之后,才让他们离开录音室。

至于他们决不决定唱,什么时候唱都是他们的事,只要版权还在自己这里就行,自己给出去的只是演出权利。

因为有了第一期节目的参考,他们也不知道的节目到底会不会播放,怎么播,是在正片播还是花絮播,是全部播还是只是一部分,这些都是导演组自己的考量。

就算他们再大牌,有多少人喜爱,在官方妈妈这里都得乖巧点。

李子淳只负责输出就行,其他的交给他们自己。

节目录完时,李子淳竟然在近现代优秀作品展厅看到了自己之前随手画的那幅七叔在唱《纸上雪》时所作的《江干雪霁图》原稿,上面还有自己那瘦金体的字。

果然是天下好物尽归此间。

只是,这么久才邀请自己,到底还是短视了。古语有云,存地失人,则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这些高高在上的利己主义精英,只在乎到手的东西,不知道制造这些物品的人才是最宝贵的。

虽然这种做法在过往经验看来并没有错,一个人能一直不断的创作出精品的几率有多大呢?曹禺到老了也没写出比《雷雨》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余华后来的作品都没有《活着》的影响力那般强大,陈凯歌的作品再怎样拍也越不了《霸王别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名家名人的代表名作最出彩的往往只有那么一两个被称为“神来之笔”,后来的作品哪怕偶有优秀的佳作,哪怕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可是还是不太能称得上惊世之作。

在世人的眼中,他们后来哪怕穷其一生都无法越那时的自己。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江郎才尽。那位江郎后续哪怕也写出了不少佳作,到头来也抵不过那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这些都是普通人,这些经验一旦用到真正的惊世天才身上便很难让人生出亲近感。

李子淳可是承载了一个世界记忆的穿越者,看着官方真是把他们这些人当牛一样用,牙膏一样挤,没完没了地让他们不断输出自己,从来不怕把人用尽。

李子淳虽心有不满,但也觉得他们的做法没什么错。这天下的明星如那遇水而生的豆芽,割了一茬又一茬,只要洒洒水,照样有不断生的新芽出现。

在官方电视台这些庞然大物面前,几个小明星的喜怒哀乐无足挂齿。

李子淳静静地参与,只要他们不做得太过分,基本不会翻脸,配合着配合着就录完了。而且,以李子淳现在的地位,众所周知的无冕之王,也没人敢给他使绊子。

录制结束之后,众人出馆准备告别,馆长对他依依不舍,想让他再随便挥一下,实在是因为文字博物馆那边又是《琵琶行》又是《知否知否》的,这边要是啥都没留下,只有一个不知道是从哪本古书上抄来的《兰亭集序》未免自己这张老脸难免面上无光。

在馆长握着他不肯放手,三催四请的盛情之下,李子淳叹了一口气,走到长桌上拿起毛笔,随笔写下了王维的那《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句虽短,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跃然纸上,再加上他那用笔独到的隶书,堪称一绝。

馆长拿着墨宝喜不自胜,一时间都忘了其他人了。

众人出馆时,外面的观众和粉丝们都等了一整天了也不见疲色,要不是有保安拦着,光是这尖叫声和哄闹声都让人感觉有一群丧尸要出笼了。

李子淳笑着朝他们挥了挥手,直接点燃了他们的激情。

大众一起央求着“来一个”的盛景,让在场的各位都感觉好玩。

李子淳也不忍扫了大家的兴,大过年的,来都来了,要是一无所获,岂不是心生怨怼。于是询问同行的其他人车上有没有吉他之类的乐器。

众人面面相觑,大家只是出来参加个节目,自然不可能带上这些东西。

于是李子淳只好东看西顾的,找节目组借了一个麦克风,朝着大众喊道:“大家注意安全,大过年的别挤出问题来了。”

“感谢大家这么热情的等候,既然如此,我也不好驳了大家的兴致,便给大家来唱两歌吧。”

“这后面是国家书画博物馆,那便以《画》为题给大家两歌吧。”

现场一阵高兴地大叫。自己辛苦等了一整天总算是没有白费。这可是啊,可不是随便都能听到的,不少人就直接举起了手机开始直播录像了。

要知道按照李子淳的尿性,这些歌基本是只唱一遍的,就像之前的那些路边的弹唱哼唧,不少粉丝现在都还在要求补录出版,但他都不为所动。

节目组也将正准备收起来的机器临时架起了,这可是独家一手资料,说不定还可能成为珍贵影像呢。

李子淳对这些都不甚在意,只是在周围人的节拍声中,用独特的女声清唱起了邓紫棋的《画》:“

爱情就像蓝蓝天上一片留白有你陪我想象

白马突然不再抽象青蛙终于遇见灰姑娘

就算路还漫长我却有一种预感我相信这灵感

我把你画成花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