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1页(第1页)

  更不要说,是治交趾策。

  交趾而今已经是安南国了,早已不是大明交趾省了。而朱祁镇却依旧问如何治理交趾,其中的含义,张忠岂能不懂。

  也就是说,朱祁镇有再攻交趾之心。

  一时间,张忠既喜且恨。

  喜的是,如果再战安南,那么当用谁为帅,不用说,一定是英国公一脉,原因很简单,只有英国公旧部,有足够的经验。

  其实如果英国公张辅年轻一点的话,用张辅最合适。

  而且张辅也老了,而今也有六十有余了,更不要看朝中的情况,在今上亲政之前,这一件事情,是不可能做的。

  而等到皇帝亲政,又要数年。

  那时候的张辅都是快七十的人了,如何还能带兵打仗啊。

  如果他的身子好,正是他代父出征的大好机会。

  十几年后,他也不过是张辅当初征交趾的年纪。

  而且在明代,也常有父子相继为将的传统。只是他的身体,却不知道能不能活到十几年后了。

  张忠压制住心中的情绪,说道:“臣以为郡县安南之策太过草率了。”

  越是身体不好,他越是有青史留名的冲动,故而说话也不太讲究。直接否定了太宗皇帝决策。说道:“中原百姓与交趾百姓,看似无二,其实两心。”

  “所以欲郡县安南,不可操之过急。”

  朱祁镇说道:“朕以为,你会赞成,复封之策。”

  复封之策,其实就是弃交趾之策。

  这一件事情,在朝廷大军还没有撤出交趾的时候,朝中就有所议论,而宣宗皇帝也多次与大臣商议,其中就有杨士奇等人。

  原因很简单,朝廷承担不起安南的消耗了。

  从永乐五年,张辅平定交趾之后,到宣德年间,放弃交趾,这二十多年来,几乎无年没有战事,再加上永乐年间所做的大事,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等等等等。那一样不是极大的消耗国力。

  大明国力不能支撑,也是自然而然的。

  交趾在大明就好像是一个大伤口,弃交趾,虽然看上去很没出息,但是有非常现实的需要。

  “陛下,为了交趾,我大明战死士卒,何止十万,其中有多少忠臣良将,他们客死他乡,如果不能复收交趾,这些人都白死了?”张忠大声说道:“太宗皇帝之业,就这样丢弃?”

  对别人来说,交趾是很遥远的概念。

  但是对他来说,交趾却是很清楚且清晰的。

  当然了,他没有去过交趾。他出生的时候,张辅早已四征交趾回来了。

  但是他有印象,很多叔叔伯伯,从交趾来京师,都要拜会张辅,他作为儿子也出门见客。当交趾大败的消息传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