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八十一章 江南烽火起(第2页)

“当然可以,我这就起草命令。”朱庆说完,又坐下低头书写。

“明天先从县库里借调五十石粮食,咱们带来的钱钞里分出五百贯交给宋九一,让他鹰潭带回去。”李丹说:

“另外请周歆帮忙,招募两位懂外科的大夫,以每月十贯钱的价格聘他们做三个月!”说完他叫毛仔弟取鹰潭周边地图来。

“我打算在鹰潭设一个城堡,周长两里左右,叫他们择地选两个方案报上来。不过这个堡只能是竹筋夯土的。可以给些木材,再多的材料暂时提供不了。

宋迁可以从伐木厂带走一半工具,我们在安仁再收集些送给鹰潭使用。”这时李丹想起那个投军的青年,便叫毛仔弟去请他过来。

“君可知余江的敌情?”趁着人还未到李丹向冯参问道。

“上次去东乡和‘矿石’(王习)见面的时候提到过,他告诉我余江那边只有不到千人驻守,而且四成是守卫粮库的。”冯参回答。

“哦?杨家怎么把粮库放在余江?”

“余江的官仓是个中转粮库,周边收集来的粮食都要先入库这里,然后再决定是分送到东乡还是抚州,故而在东乡也集中了大量运输车、马。”冯参说完看了看李丹:

“据说这里的官仓现在收储了十一万石的粮食,远过原先县衙通过收税和平粜收储的数量,不得已只好新建了三十囤,大人可见这江山军刻剥当地到了什么程度!”

“十一万石么?”李丹咬了咬下唇。

“大人又动心了?如果打余江,咱们在那边没有内线,只能力取。”冯参看看朱庆说。

“不,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等。”李丹眼珠转转,摇头回答:“如果江山军过几日还没有把注意力抽回来,为了抚州的安全,恐怕我要打余江的主意。

不过下手不能太早,惊动他们现在就扑过来,各种防御和工事又没做好那还了得?会得不偿失,至少也是伤敌自损。”

他像大人那样老气横秋地背着手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在我们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先不动他,但要做动的准备,你明白我意思吗?”

冯参摸了下下颌的胡子点点头说:“大人的意思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就是这个意思!”李丹高兴地说,然后对朱庆说:“告诉参谋本部鹰潭的消息,除后勤科外其余各部可以向安仁转移了。我看后期咱们在戈阳、上饶乃至抚州都会生作战,他们继续留在余干不合适。”

“不过……安仁地方局促,整个参谋部都过来,整个周家族学恐怕装不下呀?”

“不要紧!李丹指指东面:”那边地势稍高,但很空旷。回头让工程科策划下看看是否可以利用。还有沿江岸边也有不少空地,关键是做好防洪、防涝这两件事即可。“

正说着,门外毛仔弟报告,说那来投军的杨先生到了。李丹便请他进来说话。

人一进门,别人都还好,李丹愣了下。看着他上前给自己行礼,口称:“学生杨世杰拜见都巡检大人。”

“免礼。”李丹冷笑下:“请抬起头来回话。”满屋人都很惊讶,因为李丹从未对任何人这样说过。那杨世杰犹豫下缓缓抬头,李丹仔细打量,问:“君可是鹰潭籍贯?”

“非也,在下是上饶茶山人。”

“哦!你们茶山大姓中有个娄姓,你可是与他们沾亲带故?”这话一出,冯参脸上没了笑容,伸手就把靠在茶几上的腰刀拿在手里,还给6九递个眼色。

那杨世杰不慌不忙微微地笑了笑,说:“大人对娄家真是相当了解,何以知道学生与之有血脉关系?”

“嘿嘿,满朝文武里对娄贼到底长什么模样怕是没几个人知道。不过凑巧得很,他四个儿子本官在阵前正好见过世明、世凡两个!”李丹盯着对方说。

“原来如此,大人见过二兄,怪不得一眼识破我也!”杨世杰坦然一笑,抱拳道:

“在下本姓娄,娄自时乃在下同宗叔辈,先祖都是源自丰宁。我父娄自恩,乃原浙江宁海备倭使。先父阵殁,世杰蒙圣恩荫骁骑尉衔,由家母抚养成人。

娄自时起事后数次遣人来延请,又使大兄(娄世用)登门,想让在下与彼等同流,真是不胜其烦。

故而请得母亲许可,以出家为名遁走鹰潭,化名杨世杰。杨家者,乃在下妻族也!”

“原来这样,不意君还是英烈之后!”李丹说着起身行礼:君“既是武勋,定有信符在身了?”

杨世杰还礼,然后从衣下顺袋中摸出个绿色的牡丹金花锦囊来奉上,6九上前接了捧到李丹面前。

李丹接过来打开看时,里面有个精巧的绿绶铜兽钮小印,印上“赐骁骑尉”四个篆字。

李丹走上前还给他,笑吟吟问道:“君既有荫封勋衔在身,我明日为君引见赵同知,到他麾下做事更可显君本领。如何?”

杨世杰连忙摆手:“我化名而来,就为的不使父母、妻儿受牵连。

大人若见爱请在赵同知面前代为缓颊,让我在团练里做些文书、杂务即可。世杰身世如此不由自己,只怕如今官场亦难见容。唉!”

李丹很同情这位,出来做官人家看你是叛逆亲属绝不任用,可他又不肯附逆,所以要么一声不吭埋没乡间,要么找个能容自己效力的地方踏实做事。

“好吧,正好我这里也需要识字的人,君就先挂名在朱先生的司务科下,随在我身边委屈做个书记,如何?”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