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5章 刘备传檄君子行以大义(第1页)

众人回至城中。

孔融本想设酒宴招待,但刘备以酿酒伤粮为由,推辞了酒宴,只求了白水解渴,这让孔融对刘备的德行又多了三分敬意。

宴席上,郑平道出了具体的借粮方案。

由孔融负责向各县下达政令,刘备负责安抚城外的十余万流民,郑平则是跟太史慈返回高密县见郑玄、负责说服各县的豪强士族出借钱粮。

既然要作保,自然得让郑玄随同。

而如《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的刊印本、以及曲辕犁等工具,也得一并准备。

北海国的豪强士族都不是傻子,见不到真物是不会轻易下决心的。

这跟刘备在平原郡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刘备是平原相,这平原郡的豪强士族多多少少得给些面子。

毕竟这不怕官,也怕管。

然而北海国却不一样,刘备只是个平原相,手还伸不到这么长。

在述说完具体的借粮方案后,郑平微微清了清嗓子,道:“除上述措施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必须立即执行。”

“可由刘府君传檄毗邻的各州郡,呼吁各州郡州牧、刺史、太守、国相、县令、县长,全力配合北海国对粮食的采购。”

“倘若担心采购粮食可能会造成本土粮荒,可呼吁他们就近向别处郡县采购粮食。”

“言辞一定要真切、要立足大义,要让这各州郡上至州牧刺史、下至县令县长,见了檄文之后,有一种不配合都觉得自己德行有亏的负罪感。”

以大义向毗邻郡县施压,这是阳谋。

哪怕毗邻郡县的官心中恨不得将刘备揍骂一顿,但为了名声也得配合。

毕竟刘备不是让毗邻的郡县免费提供粮食,而是让毗邻郡县放开采购!

然而一旦放开采购,毗邻郡县的富户见有利可图,就会不顾一切的将粮食运往北海国。

这会让毗邻郡县粮食储备减少,而粮食储备减少又容易引起粮荒。

为了避免本县出现粮荒,这毗邻郡县的官,就得就近跟毗邻的郡县商议,放开粮食的采购,让富裕的郡县将粮食大量贩运到不富裕的郡县。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粮荒会不会出现在自己的治下。

一旦出现粮荒,就会滋生流民。

这便是郑平之前询问刘备,是否愿意为了救青州士民,而去得罪毗邻州郡的太守、刺史,甚至于豪强、士族的原因。

刘备救青州士民,得到了美名,得到了青州士民的拥戴,甚至能名扬天下。

但毗邻的州郡县,却会因此受到影响。

官员担心本地粮荒,不得不去跟其他郡县谈判。

而豪强士族,因为有利可图,又会趋之若鹜。

尤其是中间层次的,比不过大的豪强士族在本地的势力,那就去北海国谋求利益。

这势必会动摇原有的平衡。

而吃了暗亏的郡县官员和豪强士族,又怎么可能对刘备有好感?

但这些人对刘备有没有好感,郑平是不在意的。

待得刘备立足青州,受到青州士民的诚心拥戴,这损失的一时名声,会用更大的美名来弥补。

当刘备聚青州士民之心,恢复青州的繁华。

些许外郡污名对刘备而言,根本不足虑!

而一些有长远眼光的豪强士族,反而还可能会考虑支持刘备。

郑平这措施一出,在场的孔融、孙邵、应珣等人,纷纷吃了一惊。

尤其是应珣,感到一阵坐立不安。

这泰山郡毗邻北海国,这不得第一个表态支持啊?

“郑郡丞,泰山兵每日的消耗也是不少的。”应珣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只是诉苦试探。

刘备看向郑平的眼神,也有些不忍。

毕竟这泰山太守应劭都借兵了,却还要被算计,多少是有些令人羞愧。

郑平洞悉人心,早已看穿应珣的想法,笑道:“应都尉,让各郡县放开粮食采购,对泰山郡而言并非是有害无利。”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道无情,这天灾是不能规避的;人道有情,人祸却是能妥善应对的。”

“今年青州干旱,粮食减产,百姓活不下去而变成了流民,这才助长了黄巾的声势。”

“又怎知来年、后年,兖州不会遇到干旱?”

“倘若兖州干旱,出现粮荒,这青州同样不愿意开放粮食采购,兖州的几百万士民,能否活命?”

“刘府君传檄各州郡县,不仅仅为的是青州的灾民,同样也是在让各州郡县有忧患意识,遇到粮荒之后、能有一個有效的解决方案。”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