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03章 青州祸事郑平策论黄巾(第1页)

刘备看向渐行渐远的郑平,不由感慨:“竟是北海康成先生之子,真乃奇士也!”

这时,关羽和张飞跟了上来。

“大哥,郑都尉怎么离开了?”关羽眯着丹凤眼,颇有些疑惑。

“郑先生之事,容后再议!”刘备微微敛容:“这次我们中了黄巾贼的埋伏,必有奸人通敌。”

虽然疑惑“郑都尉”怎么变成了“郑先生”,但关羽和张飞识趣的没有多问。

而奸人通敌,则让关羽和张飞十分的恼怒。

关羽眼中饱含杀意:“大哥说得对,这次我们本来是去奇袭黄巾贼的营地的,却被黄巾贼半道埋伏。若无奸人告密,黄巾贼怎么可能提前部署?”

张飞哇哇大叫:“俺也是这般认为!怪不得前几任县尉都死了,敢情这其中还有猫腻。”

刘备闭眼静思片刻,嘱咐道:“云长,你亲自去趟平原,将此事告知陈相。另外,再向陈相打听一个人。”

关羽点头:“大哥想打听谁?”

刘备看向郑平离去的方向,语气凝重:“北海郑玄之子,郑平!”

。。。。。

另一边。

郑平辞别刘备后,继续踏上了返回高密县的行程。

今日偶遇刘备,见识了刘备的权谋机变、待人接物以及当前志向后,郑平心中的热血又渐渐沸腾了。

天下间的人杰,刘备绝对算得上一个。

起于微末,一生飘摇,在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的双重压力下,硬生生的拼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江山社稷,续汉四十三年。

跟大部分的士人一样,郑平一开始着眼的目光,都在袁绍、曹操等公卿身上。

倒不是郑平不清楚史书的记载,而是郑平依旧怀有史书记载可能跟穿越的这个世界有出入的想法。

毕竟史书只能参考,不能偏执的认为那就是真实。

倘若能辅佐最强者,结束乱世就会更快。

如同西汉末年,刘秀一枝独秀,二十八岁白手起家,三十一岁称帝建立东汉,用十一年的时间就平定天下,结束了乱世。

因此郑平才会在十六岁的时候出游诸州郡,遍识天下雄才。

少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

道听途说可能是假,亲身见闻方能定真。

但结果却令郑平心寒。

如史书记载的一般,优柔寡断的袁绍、多疑成性的曹操、轻而无备的孙坚。。。。。

没有一个符合郑平对明主的要求!

至于刘备……

虽然刘备符合郑平对明主的要求,但命途多舛,前途未卜。

因此郑平一开始并未去考虑刘备。

即便在刘备有求贤之意时,郑平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给了刘备一个求贤的下限。

县尉,是没资格求贤的。

想求贤,至少得是县令一级。

而且得是县令,不是县长!

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

以高唐县的户口和田地,认真治理,是可以打造一支千人规模的精兵的。

这是郑平的最低要求了。

想在这乱世中称雄,唯有执掌一县军政,才有施展羽翼的可能。

若是颠沛流离,只能以客将或伪职的身份托庇于诸州郡牧守,是难以抢得大势的。

自高唐入高密,郑平一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故居。

得知出游四年的次子平安归来,一向沉稳的郑玄,连著书的平和心情都没有了。

“显谋,这一路,可有收获?”

郑玄今年六十有三,虽然两鬓斑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身材硬朗、精神矍铄。

千言万语,在见到郑平的一瞬间,却又化作了一句对郑平出游的简单询问。

言语虽然简单,却自有慈父深情在。

郑平笑而答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