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1章 卢植尚在恩师厚德如父(第1页)

回到高唐县,刘备将娶妻一事告知了年近五旬的老母刘氏。

一听要迎娶平原王刘硕的外甥女,刘氏又是高兴又是担忧。

高兴的是刘备终于肯再续妻了,担忧的是对方的身份地位。

毕竟刘备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爷爷和父亲早逝,连一向资助过刘备的叔父刘元起也在前两年病故,如今家中也没个能主事的长辈。

这让刘氏颇为烦恼。

刘备这一想,同样有些烦恼。

虽然有刘子平说媒,但刘备这边却少了一个能跟平原王刘硕平坐的长辈在。

烦躁的刘备,来寻郑平问策。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县尊家中虽然没有了能话事的长辈,但恩师尚在,何不遣人去幽州上谷郡请卢尚书主持?”

“素闻县尊跟公孙瓒相交莫逆,公孙瓒如今是奋武将军,又受封蓟侯,县尊要娶妻,公孙瓒岂能不来捧场?”

“县尊在幽州亦有不少好友,如此大事,也得通知下旧识好友啊。”

即便刘备不来问,郑平也有这样的盘算在。

刘备娶妻,虽然是私事。

但若是合理的运营一下,也能替刘备再次营造名望。

卢植若能来,即便是平原王刘硕都得对卢植礼让三分。

而这些年,卢植的门生故吏可不少!

若刘备能得到卢植的青睐,以长辈的身份亲自来替刘备主持婚事,这对刘备今后立足青州是有很大帮助的。

刘备心中一喜,但随即又有些忐忑:“先生,我并非恩师亲传,只是其门下学子,恩师未必会来啊。”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刘备在卢植门下就是个学渣。

郑平摇扇轻笑:“县尊何必妄自菲薄呢?卢尚书不仅仅海内大儒,亦是大汉的忠臣良将。”

“灵帝驾崩时,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采纳袁绍的建议征召并州牧董卓入京,卢尚书苦劝,但何进不听,以至于酿成祸事。”

“后因董卓乱权,意欲废黜少帝而立陈留王,召百官商讨时,也唯有卢尚书一人出言反对,最后卢尚书被免职,无奈称病回乡,这才隐居上谷郡。”

“卢尚书虽然隐居,但必然还在心忧国事,此刻县尊若去信卢尚书,言明心中大志以及我等在青州的部署,卢尚书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即便不成,那也对县尊没什么损失。”

“若是卢尚书不愿来,我便去请家父来替县尊主持也可以的。”

刘备微微咬牙,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先生言之有理,成与不成,需要试过才知道。我这就遣人去送信。”

“县尊,让翼德去幽州吧。”郑平摇扇踱步,尽显智者之风:“去给卢尚书送信的同时,也让翼德去公孙瓒处借点兵马。”

“借兵马?”刘备有些惊讶:“平原郡的兵马不够用吗?”

郑平笑道:“倒也不是不够用,而是有兵马的卢尚书和没兵马的卢尚书,这其中的区别是很大的。”

“卢尚书是知兵的,他若知道了县尊意在整个青州的黄巾,就不会单单只为了县尊的婚事而来了。”

“这多一份力量,解决青州的黄巾问题,就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毕竟这些黄巾,始终得跟他们打一场的!”

“当然,若是卢尚书不愿意来,这些兵马也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另外,县尊跟公孙瓒交情这么深,让他派遣一个善于统领骑兵的武将来助阵,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薅羊毛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脸皮厚。

不论是卢植还是公孙瓒,都在郑平的算计之中。

只不过这之前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向公孙瓒借兵以及让卢植入青州。

但现在,理由有了。

刘备要迎娶平原王刘硕的外甥女,缺少一个长辈,所以能厚颜去请卢植。

而身为刘备的好兄弟公孙瓒,又怎能不借点兵来给刘备捧捧场?

“先生,这样算计恩师和伯圭兄,会不会有些过了?”刘备的脸色有些烫。

郑平却是摇头轻笑:“县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卢尚书和公孙瓒这次帮了县尊,县尊今后亦可以回报。这只是同门之间的人情世故,怎么能称之为算计呢?”

刘备转念一想,郑平的话也不无道理。

都是同门,互帮互助是常事才对。

当即,刘备也不迟疑,给卢植和公孙瓒分别撰写了一封书信,又交给郑平润笔。

待得信中表达的意思没有什么遗漏偏差后,刘备这才重新誊写了一份,交给张飞、仔细叮嘱。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