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九章 太平钢铁报告(第2页)

而且这个数字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毕竟朱元璋下令调查的。人数即便有差距,大抵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丁没有算进去。也差不了多少的。可以说,一个铁厂所需要的人丁,就已经是一个县所有人了。

还有铁厂所需要的场地。

古代的很多县城,都是三里之郭,五里之城。也就是周长十余里的小城,放在后世,未必有一些小区大。这里说的并不是天通苑那种特大型小区。寻常小区就胜过古代的县城了。

这绵延几十里的厂区,虽然因为要靠近河道,大概也就一两里宽。但是算起来,也比很多府城的面积都大。

其中所消耗的财力物力都不用说,单单是土地就不好说,毕竟靠近河道,好浇地的土地,从来是最好的。何夕大手一挥,画出来的都是最好的土地。这些土地的价值有十几万两,甚至更多,都是说得过去的。

在何夕看来,一个仅仅算说得过去的太平铁厂的项目。但是朱元璋这里,就是吃掉他半个北伐支出的销金窟。

何夕其实并不明白。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差距。

并不明白,一个物资匮乏时代,与一个物资过剩时代的不同。

在他看来,他提出的这个工程,除却在土地上有些开支以外。其中种种,后世大部分县,不,甚至某些乡镇来投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并不知道,在大明这里,就很有可能是大明朝廷除却战争,俸禄以外,甚至过修孝陵之外,大明第一工程。

不是说拿不出来。而是任何时候财政开支,都是有丁有卯地安排好了,忽然拿出这大一笔钱,根本不大可能。

皇帝手中也没有余粮。

何夕滔滔不绝地将自己太平铁厂项目说完之后,也现朱元璋的脸色并不是太好的。这才讪讪地说道:“陛下,其实不用那么着急的。反正而今煤还没有搞定。我这一段时间再查查,看看长江沿岸,哪里有煤矿?如此长江沿岸没有,可以看看长江各支流的沿岸。”

“不用了。”朱元璋说道:“铜陵有煤矿。我已经安排好了。最近就可以开采,从你的工理学院之中调集一批人手过去就行了。”

何夕一听,说道:“这就好办多了。如此一来,长江联系两地,太平铁厂,今年就能运行起来。”

朱元璋嘴角微微抽动,不知道怎么才能告诉何夕,他没有钱了。

是的。虽然从洪武五年到洪武十四年这将近十年的时间之内,朱元璋都在休养生息,并没有大动干戈,是存下来不少钱粮。但问题是,去岁三十万平云南,今年大出师。而今还在准备在草原上营造城池,这哪一项不是大开销。

如果说大明财政而今处于破产边缘,那自然不是的。朱元璋的家底还没有这么单薄。但是如果说大明财政紧巴巴的。如果再来这一笔看上去最少百万两级别的开支。朝廷就一点积蓄都没有了。

朱元璋本质上,是不喜欢冒险的人。不管是军事上的冒险,还是财政上的冒险。

他才不想让大明财政陷入这样的窘状之中。

朱元璋咳嗽了两声说道:“何夕此事从长计议吧。这一件事情,不急。”

何夕说道:“陛下,不能不急啊。大型工业建设,一年是修建不好的。我估算过,太平铁厂即便而今马上修建,等完全修建好,也要一年,甚至更多时间了。而且太平铁厂修建好之后。想要真正满负荷运作,估计两三年就过去了。”

“任何工业项目,必须要考虑硬件与软件,甚至软件要比硬件更重要。最少要培养万余技术工人,这是比修建太平铁厂更难的事情。”

“而且太平铁厂的意义,并不在于太平铁厂本身。”

“是的。我承认太平铁厂甚至不能算是工业项目,他只能算是过渡。但是如此大量规模铁厂建设,一旦成功,就能复制到全国各地,将铁打成白菜价,真正让大明进入钢铁时代。”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越早越好。”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